在当代中国画坛,胡正伟以专注于西北边塞题材的创作而闻名,他以个人的风采、娴熟的技巧、主题的专一、才思的敏捷、情怀的浪漫,展示了古往今来西北边塞地区的人与历史、人与自然、人与现实的诗意图景,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形式与语言的风格特点。
作为西北地区成长起来的画家,早期,他便以西北边塞题材的中国画创作,步入画坛,数十年来他矢志不渝、持之以恒,用笔墨、意象、诗性、境界,展示了西北边塞自然风光的苍凉、浩瀚、广漠与浑茫,以及西北边陲儿女的强悍、勇敢、坚韧与刚毅的形象、性格与胸怀,并由此而产生出特定的情感传达与境界营造。
胡正伟的绘画,极重整体的气势表达,不论鸿篇巨制,还是咫尺小品都十分重视章法与布局,因此,在数十年的创作中从未离开西北边塞题材,都在疏密与虚实中,构筑了给人耳目一新的画面,颇具“气之动物,物之感人,故摇荡性情,形诸舞咏”的韵致与风神(钟嵘《诗品》);细读作品不难发现,在画家作品中,两大意象与要素——人与物无不是在虚实疏密中,展示为静与动、大与小,黑与白的构成或依存关系的,并在意象的点、线、墨、色表现中,以倾斜、切割的画面走势和浓淡、干湿的笔墨,营造了开合聚散的画面气势;譬如马上骑手、骆驼上的牧人,乃至出塞的蔡文姬、王昭君与张謇、苏武、班超、霍去病等历史人物,以及当代西北边陲的军人、青年男女与农民等,都体现为一种动态之势,并在人物意象的形态选择中注入“气,志气也”的内蕴;尽管,画面中也有悲凉、忧郁,但在总体上通过动静、虚实、黑白的掌控与演绎,以笔与墨的灵性呈示,在生生不息中,把目标指向“天地之道”的大美,进而呈现为“气伟而采奇”的刚柔相济的写意图景。
特定主题与特定气势,在画面中相得益彰,互补互渗,使之在理势、情势方面着眼于内蕴,成为“质”的体现;而构势、笔势方面,着眼于意象的形态、形式,成为视觉的和谐体现;显然,在画家的作品中,他善于运用水墨艺术的动静、虚实、刚柔、阴阳之间的对立统一,并在书写、演绎、幻化中完成了“天人合一”法则的构建。因而,它的和谐一致与典雅风格,充溢着鲜明、浓郁、强烈的文化精神与浪漫诗情,并完成瞬间与永恒在有限空间中的互动与凝聚。
笔墨是中国画的语言,在某种程度上,它也是形式意味的表现;胡正伟的许多作品在表现古人心境的悠远感与慷慨悲凉的诗意时,以及表现今人精神信念的坚毅与生命活力的阳刚之美时,都体现为一种精心巧构的笔墨智慧与笔墨技法的匠心独运。
在相当程度上,胡正伟的笔墨运用属于小写意,点线、墨色都建立在对立统一的生命模式上,在浓淡、干湿与虚实、动静之间漾溢着人格和自然的“一气流通”的综合性,暗示着历史与现实的沟通,隐喻着瞬间与永恒的完美统一,并在这一互动与凝聚的过程中,强调主客体的互融感受和体验,因而,其笔墨是灵动、洒脱的,且富有生命精神,点线则在情绪化的运用中贯穿着西北边陲精神的爽朗、劲健与游仞有余;画家笔下的小写意手法,在以情舍理的运用中,灵活多变,在流畅中不失起伏跌宕,在夸张中不失典雅意趣,在率性中不失章法……;不论是画边塞驼铃,还是戍边武士、亦或是出塞汉女、还是世纪之交的当代英雄儿女,之所以能在不同氛围、情境中产生审美张力与感染力,乃在于其笔墨的“理实气充”与抒情品格,这是独属于胡正伟的笔墨抒情的生命情调的展示。
小写意用笔用墨的适度严谨与不过分的夸张变形,使胡正伟作品中的意象,在“似与不似之间”定位,因而,他的人物意象在不媚俗与不欺世中而为人们喜闻乐见,并在笔墨、点线的特定节奏、韵律与力度的表现中,形成一种飘逸、洒脱的灵动与率性,人与物因此在浑然一体中,渐入佳境,作品中展示的却是古往今来的“天人之蕴,一气而已”的高蹈境界——即瞬间与永恒皆在此一空间中尽显单纯与丰富、多样与统一。
西北边陲风情与人物,作为创作主题,是历代画家所心仪与倾慕的。胡正伟生于斯、长于斯,长期生活、工作在那里,作为艺术家,他以终生之志诠释这一主题,并由此产生诸多令人耳熟能详与喜闻乐见的作品,在当代画坛上,是难能可贵的。他笔下的古代人物与当代现实中的人物,皆因形神兼备而生韵生动,“气厚则苍、神和乃润”,没有人生的历炼、文化的积淀和精湛的技巧是难以达到如此艺术高度的;因为,画家的艺术已非外部表象的直接描绘,而是以神写形、以虚写实,在旷远悲凉的意绪中折射出回望历史、关注现实、瞻望未来的情怀。
在对现实、对历史、对自然的思考、感受与体验中,胡正伟不断锤炼着自己的艺术,而走向成熟的过程,也是“返回艺术本质”的过程,因此,在更高的层面上,他放弃了很多驾轻就熟、约定俗成的东西,更倾心于原创性和活力四溢的精品打造,他的目标始终是:表现大美。对此我们充满热切的期待与厚望!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